服务热线:0558-5566655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亳州市巧做“加减乘除” 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亳州市巧做“加减乘除” 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10/23   浏览量:760

 近年来,亳州市巧做“加减乘除法”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大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培育企业发展动能,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着力规范“亲”“清”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的营商环境,促进了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近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8年度发展民营经济考核有关情况。在全省16个地市综合考评中,亳州市位列第二,已连续三年在全省发展民营经济综合考核中位居前四位。

    亳州市在2018年度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得分位居第二位的同时,蒙城县、谯城区、涡阳县在县级考核中也位于前列。

    发挥政策叠加助推效应做好“加”法

    “真金白银”大力扶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民营企业转型难、融资难、市场开拓难等问题,打出了《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组合拳”,拿出了“亳州版”的“政策包”,重磅推出了“五十百千”支持举措,即设立50亿元民营经济(产业)引导基金、10亿元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亿元的年度新增贷款、每年1000万元的财政担保资金,既舍得“真金白银”,又注重提振信心,可以说是温度十足、干货十足、获得感十足,目前各项扶持资金基本落实到位,政策的叠加效应正在显现;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工业“123工程”强化小微企业培育,壮大民营经济规模,每年培育100家小巨人企业、200家成长性小企业、300家基础较好的小微企业,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


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期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9.98万户,新增市场主体7.7万户,增幅23.33%,增量全省第3位,其中:个体工商户29.6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5.02万户,增量全省第3位;增幅20.01%,全省第6位。企业(含内资、外资、私营、农合)10.4万户,新增企业2.4万户,同比增长31.18%,增量全省第3位;增幅38.09%,全省第2位。新增3户民营企业进入2018年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今年一季度,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41.2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30.34万户,企业(含内资、外资、私营、农合)10.9万户;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9551户;新增企业(含内资、外资、私营、农合)5313户。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亳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创业动力涌流,主体活力迸发的局面;大力培育和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出台《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兴工业强市建设若干政策》,对获得国家、省级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称号的,给予50万、20万元一次性奖励。2018年,亳州市拥有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1家,入驻企业总数3975家,销售收入18.7亿元,实现利润3.46亿元,纳税4438万元,基地开展服务活动690次,为企业服务13355次。

    减税降费减负担做好“减”法

    坚持为民营企业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真情实意“放、降、帮、服”,让企业得实惠。坚持“放”得彻底。推进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普遍落实“非禁即入”原则,摒除民间投资障碍,2018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幅22.5%,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2.9%;坚持“降”至底线。2018年以来,亳州市连续出台20条降成本措施,累计直接为企业减负29.4亿元,实现直接融资137.16亿元,累计发放税融通贷款13.59亿元,受益企业532家。2018年亳州市降成本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今年一季度,全市累计直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7.2亿元,实现直接融资28.87亿元;坚持“帮”到实处。持续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2018年,亳州市共开展政策宣讲1728次,企业参与53978人次;走访企业9544家,召开座谈会4869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共促成1352个要素项目成功对接;在服务上“真情实意”,不虚情假意。


把民营企业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把民营企业的愿望当做自己的愿望。截至2018年12月底,亳州市“四送一服政企直通车”共收集民营企业反应的问题4415条(件),反应的问题全部得到回复,回复率100%;办结问题4329条(件),办结率98%;在作风上撸起袖子“真抓实干”,不搞虚张声势和花架子。把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市委年度综合考核,把民营经济发展进度纳入市政府绩效管理,把民营经济发展考核结果纳入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依据,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和一流环境。

    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做好“乘”法

    亳州市着力打好创新发展“组合拳”,发挥创新乘数效应。制定实施了一揽子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先后出台了《亳州市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亳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构成了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政策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力助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2018年民营企业研发经费支出529亿元,同比增长42.61%,占主营收入的0.61%,增幅全省第1位,民营企业取得发明专利303项;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每年从工业“123工程”企业名单中优选100户中小企业纳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库,集中政策资源,加大培育力度,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截至2018年12月底,亳州市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6家,占全市中小企业的12.4%,注册资本金86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163.8亿元,吸纳就业2.6万人,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亳州民营经济发展的“轻骑兵、领头雁”;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2018年亳州市评选表彰了亳州十大经济人物暨优秀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树立标杆,引导新生代企业家健康成长,激励干事创业。鼓励支持民营市场主体建设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等;全面落实人才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企业培训,实现管理水平跃升。围绕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转型升级能力、融资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企业创业创新能力,开展各类培训工作,引进市内外高端辅导师资,实施有针对性、精准培训,2018年组织1290人次民营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管理人员开展专项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优化发展环境做好“除法”

    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体制机制问题,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业动能。大力推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逐步实现“照后能营”。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累计受理网上事项1522.3万件、办结1507.1万件。压缩重点事项审批时限,2018年以来全市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审批手续压缩至27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着力完善民营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利用“四送一服政企直通车”等平台,广泛搜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属地管辖、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帮助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合法利益诉求;完善政企沟通机制,推进企业家“参政”“议政”,市直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针对民营企业政策措施时,加强沟通协调,把征求基层和民营企业意见作为必要程序,注重政策衔接,增强政策协调性、一致性,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的叠加效应;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边界,细化领导干部与商人交往的行为规范,健全完善和落实“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健康生态。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市人民检察院出台了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实施意见,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正当财富和合法财产保护。强化法治保障,在制定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时,一律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落实国家竞争政策,及时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和违反平等产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从2018年度民营经济发展考核主要指标看,一是民营经济已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785亿元,不变价同比增长15%,增幅全省第1位,占GDP的61.5%,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全省第3位。二是民间投资持续增长。2018年,全市累计完成民间投资567.2亿元,同比增长2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2.9%,民间投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三是民营企业进出口额稳步增长。2018年,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194家,186家为民营企业,占比为95.9%。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34亿美元,其中民营经济进出口额7.91亿美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的比重为94.9%,民营经济出口6.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为94.7%,进口1.1亿美元,占全市进口比重为94.8%。四是民营企业研发(R&D)经费支出、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数、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数、“四最”营商环境评价等指标都有较大提升,年度考核分别位居全省前7位。

版权所有 亳州中小在线 服务热线:0558-5566655   咨询热线:0558-5251888  地址:亳州市光明路与西外环交叉口 皖ICP备18012569号-1